昨夜今晨,市場跌聲一片!國內的黑色系,國際上的原油、有色金屬,還有美股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發生了什么?
FOMC會議紀要未明確給出“縮債”或加息信號
8月19日凌晨,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公布,整體偏悲觀,大部分與會委員預計將從今年開始放慢購債步伐,但表示縮減購債并不是即將加息的前兆。
與會委員討論了資產購買,包括朝著FOMC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取得進展,還考慮在經濟條件滿足時如何調整資產購買。委員們表示,美聯儲今年可能會達到縮減購債規模的門檻。
圣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傾向于2022年一季度縮減購債,2022年四季度上調利率。他表示,美國經濟朝著美聯儲的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取得了“很大進展”。他認為,2022年第四季度是加息的“合乎邏輯的時機”。布拉德傾向于在明年第一季度削減資產購買規模,認為這將給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提供更多選擇。他預計2021年美國GDP增長率在6%—7%,2022年增長4%,預計PCE通脹率2022年將保持在2.5%以上,且可能更高。他表示,美國經歷了一場巨大的“通脹沖擊”,美聯儲在2022年的政策調整中需要考慮到這一點。預計到2022年,通脹有可能“更高”,并被迫進入“對抗通脹模式”。
受此消息影響,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截至今日凌晨收盤,道指跌1.07%,標普500指數跌1.07%,納指跌0.89%。
EIA原油庫存降幅超預期,國際油價跌超3%
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當周EIA原油庫存變動實際公布減少323.30萬桶,預期減少150萬桶,前值減少44.8萬桶。
此外,截至8月13日當周EIA汽油庫存實際公布增加69.60萬桶,預期減少200萬桶,前值減少140.1萬桶;截至8月13日當周EIA精煉油庫存實際公布減少269.70萬桶,預期減少20萬桶,前值增加176.7萬桶。
美國原油產品四周平均供應量為2081.7萬桶/日,較去年同期增加13.2%。上周,美國原油出口增加76.8萬桶/日至343.1萬桶/日;美國原油產量增加10萬桶至1140萬桶/日。
分析人士認為,上周EIA原油庫存減少量明顯高于預期,美國原油產量上周小幅上升,繼續保持平穩,盡管如此,美國原油產量仍處于2020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受EIA數據影響,截至今日凌晨收盤,WTI原油跌3.11%,Brent原油跌2.40%。
此外,數據疲弱也加劇了市場對需求的擔憂,CME銅收跌2.55%,LME銅收跌1.83%。
黑色系大幅下挫,鐵礦石、螺紋鋼領跌
18日,受7月房地產數據不佳影響,鋼市需求擔憂再起,黑色系多數品種大幅下挫。鋼材期貨近遠月合約全線下挫,其中,螺紋鋼主力2201合約收跌3.71%于5144元/噸,成交量增加128萬手至280萬手,熱卷新主力2201合約收跌3.13%,報5482元/噸。受鋼價大跌拖累,在產量壓減政策沒有根本變化之下,鐵礦石弱勢難改,主力2109合約收跌3.73%,盤中刷新逾九個月低點。
18日夜盤,黑色系延續跌勢。鐵礦石期貨收報776.0元/噸,跌5.54%;螺紋期貨收報4968元/噸,跌4.81%;熱卷期貨收報5349元/噸,跌3.60%;焦炭期貨收報32821.0元/噸,跌2.42%;焦煤期貨收報2193.5元/噸,跌1.08%;動力煤收報776.2元/噸,跌0.15%。
分析人士認為,從基本面看,雖然壓產政策逐步落地,且最新數據顯示國內7月粗鋼日產錄得年內首次的同比下跌,但建材需求端在傳統淡季中持續表現低迷,國內外制造業相較上半年也顯露出走弱跡象,鋼市整體陷入供需兩弱的局面。
海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石頭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鋼材價格走弱的主要驅動因素在于需求的走弱和成本的塌陷。“昨日鋼材期貨的大幅走低一方面與成本端鐵礦石相關,最近這段時間鐵礦石價格大幅回落,使螺紋鋼出現了成本的坍塌,受其影響螺紋鋼價格也出現了下跌;另一方面,最近處于鋼材需求淡季,杭州、青島等地的土地流拍情況相繼出現,市場對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悲觀預期再起。”他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87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3%;土地成交價款5121億元,同比下降4.8%。重點地塊出讓普遍延遲,使全國范圍內前7月土地成交出現下降。8月18日,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公告,終止第二批31宗土地集中掛牌,上述地塊將于8月31日前重新公告。在此之前,已有深圳、青島、天津、濟南、蘇州等地發布公告,延期或調整第二輪集中供地計劃。市場人士認為,土地拍賣終止直接導致下游建材需求減少,而且在前景不明時期,多數人看空目前的建材需求,短期將會利空鋼價。
西南期貨分析師夏學釗認為,導致鋼價下跌的首要原因是7月份房地產數據的全面下滑。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7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12.7%,較1—6月份增速下滑2.3%;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為-0.9%,較1—6月份增速下降4.7%,且是年內首次呈現同比下降格局;房地產施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為9%,較1—6月份增速下降1.2%。
“這三項指標是反映鋼材需求的房地產行業核心指標,故而這三項指標的全面下滑影響了市場對中期需求的預期。”夏學釗說,從歷史經驗來看,需求演化方向決定著螺紋鋼價格的運行方向,故而需求的下行會給鋼材價格帶來回調壓力。此外,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例行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堅決糾正“運動式減碳”相關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鋼鐵行業并未出現“運動式減碳”現象,但部分市場參與者仍會懷疑后期鋼廠減產限產措施的執行力度。
“螺紋鋼市場正處于供需兩弱的格局。”夏學釗認為,從供應端來看,受相關減產限產措施影響,7月份以來,鋼鐵產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7月份粗鋼產量同比下降8.4%、環比下降7.5%,若考慮到7月份實際天數比6月份多1天則下降更多。從需求端來看,目前正處于傳統的消費淡季,全國建材日成交量維持在20萬噸以下。
石頭同樣表示,受到限產影響,很多鋼廠正在不斷地進行檢修和減產,山東、江蘇等地都比較明顯,從庫存數據上來看,近期螺紋鋼產量、庫存均在不斷下降。
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能否如期而至?對此,石頭認為,今年的“金九銀十”行情還是值得期待的。一方面,即將迎來每年的傳統消費旺季;另一方面,下半年專項債的加速發行,可能會對基建起到托底作用。此外,河南等地的災后重建,也可能也會拉動更多的消費需求。
夏學釗認為,從長周期來看,考慮到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鋼材需求的峰值或已到來,需求可能進入長期下行周期。從中期來看,7月份的地產數據是不是意味著中期需求也已見頂,尚難作出定論。因此,市場對即將到來的旺季行情仍有期待,需求的環比上升仍將出現,鋼材價格仍將獲得支撐。
粗鋼壓產預期再度發酵
近期,鐵礦石期貨持續走跌,最低下挫至806元/噸,刷新9個月新低。
“7月中旬以來,粗鋼壓產預期再度發酵,粗鋼產量出現明顯降幅,引發市場對后續爐料端需求的悲觀預期。基于對鐵礦石后續供需平衡表持續寬松的判斷,鐵礦石盤面出現了一輪明顯的殺估值過程。螺礦比與焦礦比均升至絕對高位水平。”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梁海寬說。
據了解,7月以來,各主要鋼鐵生產大省先后明確年內粗鋼產量不增的目標,前期粗鋼壓產預期逐步落地為現實。五大鋼種周度產量持續下降,7月全國粗鋼產量降至8679萬噸,單月同比下降8.4%,月環比下降7.55%。
“這引發市場對鐵礦石供需平衡表進行重估。若要實現全年粗鋼產量不增的目標,下半年需同比減產粗鋼6000萬噸左右,換算成鐵水產量預計下半年每月同比降幅在800萬噸左右。考慮到下半年鐵礦石供給端矛盾并不突出,外礦供給有逐步寬松的預期,市場預期鐵礦石供需將持續走弱,引發估值大幅回調。尤其是主力合約切換至2201合約后,需求端下降的一致性預期更強,市場預期四季度鋼廠減產幅度應大于三季度,故鐵礦石2201合約估值的下調更為明顯,盤面給出了更大的貼水幅度。另外,基于減產預期,盤面近期集中交易做多鋼廠利潤的邏輯,鐵礦石作為空頭配置,也是其價格本輪下跌的主要因素。”梁海寬說。
“由于盤面提前反映需求下降的預期,進而帶動現貨價格同步回落。但從鐵礦石實際供需角度來看,暫未出現明顯走弱,相反進口礦港口庫存反而出現連續三周的下降。尤其是市場近期極度悲觀的需求端雖有所回落但并未坍塌,日均鐵水產量仍維持在230萬噸左右的水平,仍處于近年同期相對高位。上周247家鋼廠高爐煉鐵產能利用率85.89%,環比增加0.17個百分點,日均鐵水產量環比增加0.45萬噸至228.63萬噸,隨著唐山部分高爐的復產,鐵礦石實際需求不降反升。”梁海寬認為,基于此,需求端的悲觀預期未能進一步兌現,預示著鐵礦石本輪估值的下調暫告一段落。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潛在的利多因素正逐步累積。成材消費出現改善跡象,將逐步步入旺季,長流程鋼廠利潤空間后續仍有進一步走擴的空間,對鐵礦石價格的正反饋將逐步顯現。此外,鋼廠當前庫存處于絕對低位水平,后續有階段性補庫的需求。由于焦炭價格高企,鋼廠后續采購將逐步轉向中高品粉礦。當前港口庫存總量并不突出,且中高品粉礦資源仍處于相對偏緊的狀態。品種間結構性矛盾可能會隨著下游需求的轉好而再度顯現。中高品粉礦溢價的走強將成為鐵礦石期現價格止跌企穩的另一動力。”梁海寬說。
梁海寬說,從技術走勢來看,鐵礦石每次短期快速回調的跌幅均在25%—30%附近。本輪調整至今跌幅已處于該區間,短期進一步下行空間不大。近期盤面連續收出下影線,成交量逐步下降,短期下跌動能已有衰竭跡象。
棕櫚油期貨減倉跌超3%
18日,油脂板塊全線回落,其中前期領漲的棕櫚油期貨主力合約移倉換月,自前期高位回落,盤中跌幅一度逼近4%,截至收盤主力2201合約下挫3.02%,持倉大幅減少3.3萬手,收報于8166元/噸。五礦期貨分析師周方影認為,7月馬棕櫚油產量及庫存意外下降是近期棕櫚油期貨“一騎絕塵”的主要原因,但隨著市場交易邏輯向8月馬棕櫚油產量增加和出口轉弱預期轉移,棕櫚油期價從高位回落符合市場預期。
根據SPPOMA數據,8月1—1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增加8.61%,出油率增加0.38%,產量增加10.61%。據船運結構ITS數據,8月1—15日出口環比減少23.9%,其中對印度出口延續弱勢,對歐盟和中國的出口較前10日驟降。“市場擔心如此下去,8月馬棕庫存將出現較大幅度的累積,從而拖累內外盤棕櫚油價格。同時,美豆及美豆油近期盤整,且國內豆棕價差、菜棕價差偏低,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棕櫚油單邊行情。”周方影說。
“8月1—15日馬棕櫚油出口船運量環比減21%—24%,出口數據暫時偏空。”新湖期貨分析師陳燕杰認為,從基本面來看,當前的國際植物油供需緊張格局并沒有改善。國際棕櫚油庫存依舊偏低、產量恢復不及預期,美豆新作尚未定產及上市,加拿大新作菜籽大幅減產概率大且未上市,國際葵籽雖然恢復性增長但新作同樣未上市。因此,短期內國際植物油市場暫時沒有新的、明確性的多空信號,市場更關心的是中期預期。在供需面沒有變化的前提下,預計國內外棕櫚油價格仍將高位運行。
周方影同樣認為,現階段全球植物油市場仍延續偏緊的供需格局,且利多因素更為明顯。考慮到馬棕及美豆在全球植物油市場具有絕對定價權,目前二者偏強格局未改,將對國內外油脂價格帶來支撐。
棕櫚油方面,周方影介紹,MPOB最新供需數據顯示,7月馬棕產量152萬噸,環比減少5.17%,出口141萬噸,環比減少0.75%,庫存150萬噸,環比減少7.3%,為近十年來同期最低位置。更重要的是,在季節性增產周期中產量不增反降,令市場擔心疫情之下馬來勞工短缺問題將繼續阻礙棕櫚油累庫進程。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11月進入季節性減產周期,馬棕累庫難度更大,甚至不排除去庫的可能性。雖然8月上半月馬棕供需有邊際轉松預期,但是距離MPOB官方確認還有變動的時間和空間,短時間內馬棕低庫存現狀難有明顯轉變。
美豆方面,8月USDA供需報告下調2021/2022年度美豆單產至50蒲/英畝,進一步確認了美豆供需緊張格局。加上8月處于美豆結莢和灌漿期,優良率偏低的情況下,季節性利多價格。數據顯示,上周美豆優良率下調至57%,低于市場預期60%和去年同期72%。
“國內豆油和棕櫚油庫存均較歷史同期位置偏低,為現貨價格及基差帶來支撐。菜油庫存實現創紀錄新高,但是體量較小難以左右趨勢行情,且接下來也有降庫預期。”周方影說。
目前國內外棕櫚油價格已漲至近十年的高位。陳燕杰提醒投資者重點關注三方面的風險:一是馬來西亞防疫措施是否減弱,勞工短缺情況能否得到相對緩和,低產局面能否改善;二是從9月開始,新作美豆、菜籽的單產、產量預期兌現及初上市的壓力;三是美國的生柴政策。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