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由于需求受限,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以及供給端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點已經出現,后續大概率會呈現震蕩向下的趨勢。
針對后期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建議平穩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現“一刀切”等現象。傳遞政策信號,打消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預期。同時,適當加大相關大宗商品進口,鼓勵企業通過期貨等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操作。
價格高點已現
中國證券報: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近期有所回調,大宗商品價格高點是否已經出現?
李奇霖:總體來看,我們認為大宗商品價格高點已經出現,后續大概率呈現震蕩向下的趨勢。
首先,從需求上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使全球經濟復蘇并不順利,新型病毒的出現也增加了防疫的難度。即使是美國、英國等疫苗接種較快的國家,它們國內的病例也都出現明顯上行。受疫情影響,美國7月的經濟數據表現一般,7月ISM制造業PMI為59.5,連續兩個月下降,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下滑11個百分點至70.2,創下疫情以來新低。歐洲經濟表現也較一般,7月歐元區制造業PMI為61.5,相比6月份下滑1.3個百分點,服務業PMI為59.7,也低于6月份表現。疫情后全球經濟復蘇更多的是在走出疫情沖擊后的低谷,經濟增長的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從國內角度看,因為疫情多次反復、海外出口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強,國內下半年經濟運行壓力也有所加大。在此背景下,需求端很難支撐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行。
其次,從流動性上看,流動性環境也有所收緊。這一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情之后美聯儲大量釋放流動性。但當前及之后流動性環境邊際將會收緊。因為美國的通脹壓力現在比較大,7月美國核心CPI為4.3%,創下了近20多年來的新高。美聯儲多個官員也開始表態要收緊流動性。我們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在今年就有所行動。
最后,從供給端的角度看,供給的因素對大宗商品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F在全球再次暴發了新一輪疫情,而且因為疫苗接種滯后,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在此背景下,供給端修復會滯后一些,這對大宗商品價格會形成一定支撐,但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處于高位,而且后續沒有需求的支撐。因此,我們認為大宗商品價格的高點已經過去,后續將會呈現一個震蕩下行的態勢。
改變市場漲價預期
中國證券報:相關會議多次點名大宗商品價格,如何更有效做好后期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李奇霖:首先,應平穩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現“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等現象,防止供給抑制過激導致商品供需矛盾加劇,推高大宗商品價格。此前在“雙碳”政策下,部分大宗商品面臨較大的壓降壓力,受此影響,相關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出現了明顯上漲。
因此,在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明確提到了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建議后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糾正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現象。畢竟“碳中和”是一個長期任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不同時期的任務量,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位于高位,7月份國內PPI為9%,同時PPI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差值也處于高點。對于中下游企業和小微企業造成較大壓力,建議后續可以在嚴格規范的基礎上允許煤炭等行業合理增產,緩解上游漲價壓力。
其次,加大對部分企業“囤積居奇”行為的打擊力度,適時在市場上投放國儲等,傳遞政策信號,打消市場上關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預期。此前,市場上大宗商品供給不足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市場有漲價預期。在漲價預期下,部分企業會有惜售心理,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因此,未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市場漲價預期,通過向市場投放國儲、適當增加相關大宗商品的產能、及時向市場溝通等方式,改變預期。另外,政府也可以通過多部門聯查、加大對“囤積居奇”行為的懲罰力度等,使市場供應鏈更加順暢。
再次,應適當加大相關大宗商品進口,緩解國內大宗商品供給壓力。目前,我國部分大宗商品對海外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而且雖然我國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國,但在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上話語權并不太高。后續一是可以鼓勵國內相關企業通過收購海外礦山等方式,提高大宗商品的自給率;二是可以鼓勵國內進口廠商聯合起來和國外礦產企業進行談判,提高國內在大宗商品價格上的定價權;三是鼓勵國內企業去尋找更多的進口國,避免對個別國家過分依賴;四是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優勢,通過加強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增加進口。
最后,應鼓勵國內企業通過期貨等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緩解自身面臨的大宗商品漲價壓力。
新能源相關商品有需求支撐
中國證券報:國際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匯率將對大宗價格產生哪些影響?
李奇霖: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以美元計價,那么美元貶值就意味著購買同樣單位的大宗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即美元貶值一般會引起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反之如果美元升值,那么只需要更少的美元就能夠購買到同樣規模的大宗商品,即美元升值一般會引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后續美元會呈現怎樣的走勢呢?我們認為,后續美元可能會是一個震蕩走強的態勢。決定美元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相對變動情況;二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一般美聯儲擴表,市場美元充裕,美元就會走弱;三是避險情緒,美元往往被作為避險資產,在市場避險情緒比較多的時候,美元也會走強。
因為當前美國面臨著較大的通脹壓力,今年美聯儲貨幣政策會在邊際上收緊。而且美國為了緩解通脹壓力,也愿意將美元維持在一個較為強勢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后續美元可能會表現得比較強勢,這會給大宗商品價格帶來一定壓力。
另外,我們需要關注后續疫情的反復(比如病毒變異),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影響。如果疫情演變超預期,美國經濟再次放緩,那么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需要更多時間,美元的表現會變弱。
中國證券報:大宗商品價格當前呈現分化走勢,后續會如何演變?
李奇霖:近期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呈現震蕩下行的態勢。8月ICE布油下跌6.1%,LME銅下跌4.4%,SHFE螺紋鋼下跌10.8%,DCE鐵礦石下跌23%。當然也有少部分大宗商品表現不錯,比如DCE焦煤上漲10.6%,DCE焦炭上漲9.8%。煤炭價格上漲更多是因為存在供給約束,受疫情影響,我國煤炭進口通過效率明顯下滑,加上近期安全事故專項檢查等,煤炭供給受到明顯影響,推動近期煤炭價格表現比較強勢。
不過從后續看,大部分大宗商品依舊是一個震蕩下行的走勢。主要是因為需求端的支撐比較弱,可以預計的是今年下半年國內經濟運行壓力有所加大,而海外因為疫情的反復,美國等國家的經濟修復也會受到影響。而現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位于高位,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很難繼續維持高位。不過對于部分與新能源相關的大宗商品,因為有需求支撐,這類商品的表現會好一些。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