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鋼價飆升至創紀錄的高度,鋼企迎來難得的豐收季節,營收與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但由于鐵礦石價格的堅挺,鋼鐵行業的利潤有一大部分都被海外礦山巨頭所收割。
隨著國內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推進,加上粗鋼壓減、進出口稅率調整以及鋼鐵行業的產能置換和工藝流程變革等,鐵礦石市場供應格局有望迎來改變。
鋼價高漲帶動鋼企利潤飆升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加之海外需求同步保持旺盛狀態,國內鋼鐵行業產銷兩旺;在全球貨幣超常規寬松、國內鋼材供應收縮預期的帶動下,鋼材價格持續走高,上半年持續保持在高位。
自2020年9月開始,國內螺紋鋼、熱軋卷板期貨價格就開始一路走高,不斷刷新歷史最高值。蘭格鋼鐵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在5月13日達到6654元/噸,創造了歷史新高。
今年3月以來,國內鋼企噸鋼利潤飆升至創紀錄的高位,鋼企生產熱情高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粗鋼產量達到5.63億噸,同比增長11.8%;鋼材產量6.98億噸,同比增長13.9%。
受益于行業的高景氣度,上市鋼企的產銷量高漲、收入和利潤都實現大幅增長。根據已經披露的半年報來看,國內大部分上市鋼企上半年均實現營收與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蘭格鋼鐵研究中心跟蹤的37家上市鋼企營收全部實現正增長,扣非凈利潤正增長的有30家。
從企業來看,上半年鞍鋼股份(000898.SZ)營收725.51億元,同比增長62.49%;歸母凈利潤達到51.83億元,同比暴增936.60%。本鋼板材(000761.SZ)、太鋼不銹(000825.SZ)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都超過了七倍;首鋼股份(000959.SZ)營收增長近九成,歸母凈利潤增速為556.25%,達到34.33億元。此外,河鋼股份(000709.SH)、南鋼股份(600282.SH)的凈利潤增幅也都超過了100%。
寶鋼股份(600019.SH)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76.74%,達到150.79億元;手握鋼材和稀土兩大熱門業務的包鋼股份(600010.SH),在營收增幅僅超四成的情況,凈利潤達到27.6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3188.14%。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王靜指出,上半年,特鋼企業凈利潤率較高,其中方大特鋼(600507.SH)、久立特材(002318.SZ)凈利潤已經超過10%;上半年實現盈利的多數上市鋼企凈利潤率都要高于2020年,上市鋼企的整體盈利能力有明顯提高。
四大礦山瘋狂收割
和此前一樣,紅火的鋼材市場還面臨著一個尷尬的現實,也是中國鋼鐵行業長久以來的隱憂:高鋼價下的豐厚利潤,正被鐵礦石所侵蝕,海外礦山巨頭依靠原材料供應的壟斷而狠賺一筆。
目前,世界鐵礦石供應呈現寡頭壟斷格局,來自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FMG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被稱為四大礦山,掌握著大量優質鐵礦石資源。由于鐵礦石價格高漲,四大礦山上半年賺的盆滿缽滿,盈利能力秒殺國內一線鋼企。
單是今年二季度,巴西淡水河谷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就達到112.39億美元,創下新紀錄;凈利潤達到75.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9.8億元)。
今年上半年,力拓EBITDA為210.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58.38億元),同比大增118%;歸母凈利潤為123.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5億元)。同期,必和必拓的集團經營利潤大增80%至259億美元,EBITDA達到374億美元,利潤率為64%。FMG的稅后凈利潤則達到了103億美元,同比大增117%。
上半年,國內進口海外鐵礦石資源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鐵礦石價格高漲,進口資源耗費資金增幅卻超過七成。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共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5.6億噸,同比增長2.6%,總計進口金額6032.2億元,同比增長71.7%。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年粗鋼產量超過10億噸,粗鋼產能和鐵礦石需求量都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中國同樣擁有大量的鐵礦石儲量,但由于自身資源稟賦不佳、需求量過于龐大以及高品位礦石結構性短缺等原因,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巴西和澳大利亞是中國最主要的鐵礦石進口來源國。
從市場供需來看,鐵礦石價格與鋼鐵工業發展息息相關;但由于海外優質礦山資源主要把控在四大礦山手中,賣方產業集中度較高,因而作為最大買方的中國,一直無法掌握鐵礦石的定價權。
鐵礦石市場亟待破局
鐵礦石價格在上半年的暴漲,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原材料價格走高助推鋼材價格飛升,而鋼材下游的家電、汽車、造船、建筑等行業受到猛烈沖擊。
此前多年,中國方面曾圍繞鐵礦石的定價權和話語權,與海外礦山展開多輪博弈,但整體效果并不明顯。近期,隨著中國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推進、鋼鐵行業限產政策的落地,以及國內鋼材進出口政策的調整,鐵礦石市場格局有望迎來變化。
自2020年底開始,包括工信部在內的多個部門均提出要堅決壓減粗鋼產量,確保2021年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由于上半年鋼材生產量增幅較大,下半年產銷量大概率將同比下降,這也將帶動鐵礦石需求的下降。
7月下旬開始,隨著各地鋼材限產的陸續落地,市場供需明顯改變,年內瘋狂的鐵礦石價格明顯回落。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在8月中旬一度跌至130美元/噸,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也一度跌穿800元/噸。
除了鋼材限產以外,國內鐵礦石資源的開采也在加大力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5.7億噸,同比增長14.5%。
壓減鋼鐵產量的同時,中國也相繼調整鋼材進出口關稅和出口退稅政策,優先保證國內鋼材穩定供應。與此同時,國內廢鋼原材料的利用也在提升,這利于提高中國鋼鐵行業的資源保障能力。
近日,自然資源部在回復委員提案時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強化基礎地質工作,將鐵礦列為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主攻礦種,指導督促礦業權人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鐵礦找礦突破,促進增儲上產。
此外,國內大型鋼鐵企業合并整合也在今年動作頻頻,鞍鋼集團與本鋼集團重組以及寶武集團重組山鋼,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之后,這也被業內認為有助于提高鐵礦石采購的話語權。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