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矩陣(MarketMatrix.net)報道,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急升至十幾年來最高水平之際,由于全球建筑、制造和公用事業等行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強勁,一籃子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至10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可能是通脹更持久并遏制全球復蘇。
從鋁到鋼的材料重新上漲,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創下新紀錄。衡量現貨商品價格的一項指標躍升至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將加劇通脹,遏制消費支出,并給央行施加壓力,以削減大部分原材料上漲背后的大規模刺激措施。
經濟復蘇期間的需求旺盛,加上供應困境 - - 從中國(CHN)削減基本金屬產量到歐洲天然氣儲備不足 - - 導致市場收緊。與此同時,運輸這些貨物的成本也在上升。隨著現貨市場日益短缺,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預計未來一年大宗商品價格將進一步攀升。
金屬價格再次飆升 _By Bloomberg
包括杰夫·柯里在內的高盛分析師周一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現貨商品需求已達到如此高的水平 - - 已高于疫情危機(Covid-19)前的趨勢水平 - - 除了石油之外 - - 以至于系統供應這些商品的能力越來越受到限制。市場越來越容易受到任何類型的供應中斷或意外需求增長的影響。”
金屬和天然氣暴漲
大規模的全球刺激措施使金屬需求保持強勁,并幫助銅價保持在歷史高位。然而,隨著中國限制金屬生產以減少污染的舉措以及主要鋁土礦供應商幾內亞的政變使鋁價升至3,000美元/噸的13年高位,銅最近黯然失色。
中國的排放限制也使鎳價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推高了當地鋼鐵價格。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 Bank)的分析師表示:“雖然我們認為目前的價格過高,雖然從技術角度來看鋁超買,但目前還沒有任何趨勢逆轉的跡象。”
在供暖季開始前大約一個月,歐洲的天然氣庫存已經處于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從而推高了發電成本。該地區正在努力增加供應,挪威(NOR)的天然氣供應國因維護而受到限制,而俄羅斯(RUS)的供應仍然受到限制。
基準歐洲天然氣期貨今年上漲了兩倍多,創下歷史新高,德國(GER)電價也創下歷史新高。碳市場的反彈也使得發電成本更高。
石油和農產品仍然疲軟
并非所有大宗商品都表現如此出色。由于中國的鋼鐵限產抑制了需求預期,鐵礦石期貨價格較5月份創下的峰值下跌了約45%。在農產品方面,由于收成前景好轉,近幾個月農產品期貨走低,盡管衡量世界糧食價格的指標仍接近十年高位。
本月油價也相對穩定。繼8月最后一周因颶風艾達橫掃墨西哥灣而上漲10%之后,9月大部分時間WTI原油期貨價格一直保持在70美元附近。因為Delta變體在美國(USA)和全球范圍內高速蔓延 削弱了需求增長前景。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