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格局將重塑
8月,國家發改委在《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中明確指出,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山西、江蘇9省(區)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為一級預警。國家發改委對一級預警的省區提出新要求:“對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的地區(地級市、州、盟),2021年暫停‘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國家規劃布局的重大項目除外)。”能耗“雙控”涉及的行業更廣泛,除黑色金屬產業鏈外,還包括鐵合金、電解鋁、純堿等多個行業。有行業人士認為,能耗“雙控”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是短期的,碳中和對大宗商品的影響是中長期的。碳中和疊加能耗“雙控”,對四季度大宗商品影響如何呢?
有色板塊:價格重心不斷上移
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能耗“雙控”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是一個長期過程。近期,多地開始落地能耗“雙控”政策,能耗“雙控”目標契合了碳中和、碳達峰這一大趨勢;到2025年,能耗“雙控”制度將更加健全,能源資源配置會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強度將繼續大幅下降,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結構更加優化;到2035年,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全面節約制度將更加成熟和定型,助力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目標實現。因此,能耗“雙控”對大宗商品的影響相對偏短期。具體而言,能耗“雙控”將壓制部分工業品供給,有助于其價格上漲。但在實際中,由于不同品種的基本面有差異,價格走勢也有分化。如對于高耗能的鋁來說,能耗“雙控”將進一步減少供給,影響幅度更大。同時,也有部分品種的下游加工生產受到抑制,一定程度上縮小對原料的消費。總體上,能耗“雙控”對供給端影響更大。從大宗商品產業角度來講,通過能耗“雙控”,逐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這一過程中,大宗商品供需格局將被重塑。
根據國家發改委8月印發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9個省(區)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作為有色金屬重要產地的青海、新疆、云南、廣西等省(區)都位列其中,對有色金屬鋁、鋅、鎳、錫等產能都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尤以電解鋁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
上半年7個能耗“雙紅燈”省份受到警示,有色金屬鋁的產能受限逐步顯現。滬鋁主力合約在8月初高位盤整后,價格一舉突破5月的高點,站上20500元/噸。隨著能耗“雙控”力度不斷增強,9月初滬鋁創下上市以來新高23895元/噸。一方面,“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到來;另一方面,鋁產能一再壓縮,國內電解鋁社會庫存偏低。“在供應端持續緊縮與低庫存的支撐下,預計滬鋁將保持高位振蕩。”申銀萬國期貨有色高級分析師侯亞輝說。
“據我們測算,今年以來,受能耗‘雙控’、缺煤、限電及自然災害影響,國內總計減產的電解鋁年化產能達245萬噸,約占總產能的6.3%。從具體省(區)來看,云南為120.5萬噸,占近一半比重;內蒙古為46萬噸,廣西41萬噸,河南23萬噸,貴州10萬噸。此外,受能耗‘雙控’影響可能延遲待投產產能215萬噸,占比約為5.5%。其中,云南約90萬噸,內蒙古80萬噸,貴州35萬噸,廣西10萬噸。總體上,自2021年能耗‘雙控’以來,電解鋁停產及延遲投產產能共計460萬噸,供應端縮量十分明顯。今年國內電解鋁運行產能難有提升,電解鋁總產量維持在3830萬—3900萬噸。”侯亞輝告訴記者。
據了解,隨著限電限產力度加大,電解鋁原料成本中樞大幅抬升。電解鋁原料氧化鋁、預焙陽極、氟化鋁價格不斷上漲,其中氧化鋁和燒堿年內漲幅均超過50%,原料成本重心上升明顯。疊加近期部分省份網電電價上調,9月電力成本上漲約480元/噸。預計10月原料和電力成本增加約639元/噸,屆時電解鋁完全成本將達到15060元/噸。
“金九銀十”是電解鋁傳統消費旺季,9月建材等鋁下游加工板塊消費增加。雖然近期廣東、江蘇、廣西下游企業因限電有所減產,但依然保持傳統消費韌性。同時,作為今年鋁消費增長亮點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9萬輛和32.1萬輛,同比均增長180%。截至9月中旬,全國電解鋁社會庫存76.8萬噸,鋁棒庫存16.7萬噸;LME鋁庫存128.9萬噸,環比略下降。國內電解鋁庫存仍處于歷史偏低水平,旺季需求預期下依然呈現緊張狀態。
實際上,2021年中國電解鋁行業供需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隨著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大力推廣,國內鋁產銷水平仍呈上升趨勢。考慮到鋁產業在有色行業排碳占比大,碳達峰階段鋁行業減碳任務艱巨。未來兩年,電解鋁行業電力結構調整是碳減排核心路徑,提升電力脫碳及廢鋁回收利用占比為必經之路。部分火電產能或將被迫轉型或退出,水電鋁占比提升為發展關鍵,電解鋁行業將在產能整體約束下呈現新的平衡狀態。
9月以來,滬鋅價格重心也在緩慢上移,最高觸及23285元/噸,接近今年5月的高點。從產業基本面分析,鋅供應端也受到限電擾動。云南地區部分鋅冶煉廠限電25%,廣西地區鋅冶煉廠全部受限,分別有20%—70%不等的壓產、減產量。此外,9月有兩家冶煉廠開始檢修。整體上來看,9月鋅冶煉產能預計下降4000噸左右。截至9月中旬,國內鋅錠社會庫存總量降至11.72萬噸,保稅區鋅錠庫存2.79萬噸,LME鋅庫存降至22.56萬噸。鋅錠庫存處于較低位置以及限電帶來的產量壓縮,都對鋅價形成一定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以來,倫鎳和滬鎳均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今年年初的高點,倫鎳上漲至20705美元/噸,滬鎳最高觸及155140元/噸。近期,鎳價大幅走強主要源于9月17日印尼計劃對鎳設置出口禁令或征稅的消息,當地政府計劃將限制含量低于40%的鎳出口,此舉刺激了鎳價大幅拉漲。8月電解鎳產量保持增長,整體鎳的供給雖然有所增加,但市場缺口依然無法完全彌補。能耗“雙控”主要限制了部分鎳鐵企業產量,對鎳鐵下游不銹鋼行業的限產則更加明顯。9月江蘇發布限產通知,部分鎳鐵企業相繼減產,部分鋼企減產50%以上;廣西、廣東的限電限產,目前已經造成不銹鋼企業全線壓產。“新一輪不銹鋼限產到來,范圍或超過對鎳鐵的產量干擾,不銹鋼價格相對要強于鎳鐵。而電解鎳基本面好于鎳鐵,國內庫存也保持低位,在新能源汽車等消費的帶動下,預計依然保持偏強走勢。”侯亞輝分析道。
近期,倫錫和滬錫均連續創出歷史新高,是今年有色金屬板塊中表現最強的品種,自年初至今一直處于上漲過程中,近3個月漲幅就超過37%。從供需角度分析,今年以來錫市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全球精煉錫供應處于短缺狀態,海外錫庫存仍處于歷史低位,而全球半導體市場消費需求保持高景氣;國內錫供應受到礦端和限電限產雙重制約,錫庫存處于低位水平。
三季度以來,限電導致云南地區冶煉企業開工率普遍偏低,錫礦加工費維持低位,同時,云錫冶煉系統升級改造,減少了精煉錫供應量。數據顯示,8月國內企業精錫總產量為13369噸,環比增加11.1%;1—8月樣本企業累計生產精錫11.2萬噸,同比增加18.5%。雖然產量溫和增長,但四季度正處于消費旺季,市場現貨供應依然緊張,預計錫價將維持高位運行。
黑色板塊:基本面出現實質變化
能耗“雙控”,對黑色系有多大影響呢?中鋼期貨黑色系分析師趙毅認為,能耗“雙控”政策落地后,黑色系基本面出現實質性變化,對產業鏈各品種的影響不盡相同。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能耗“雙控”對鋼材的影響體現在供應端。此前市場對全年完成粗鋼產量“平控”或“減量”的目標存在疑慮,但以2020年我國粗鋼總產量10.65億噸,2021年1—8月累計產量7.33億噸來看,若實現全年“平控”,剩余4個月的月均產量為8300萬噸。假設將壓產任務分配到9—11月,在12月不超去年同期情況下即可完成“平控”目標,9—11月月均產量8033萬噸,接近8月的8324萬噸。因此,只要有條不紊地推進減產,全年實現“平控”或一定程度“減量”的可能性極大。反映到價格上,螺紋鋼期貨高位盤整,現貨價格繼續上行,基差走強。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23日當周,獨立電弧爐鋼廠平均成本4927元/噸,周環比上升5元/噸,平均利潤765元/噸;谷電利潤860元/噸,周環比上升179元/噸。電弧爐利潤上升較快,主要是江蘇、浙江等地區停產限產所引發。
趙毅認為,能耗“雙控”對鐵礦石的影響在于需求端。粗鋼壓減政策對國內鐵礦石需求影響深遠,從“壓減產能”向“壓減產量”,政策發生實質性轉變。粗鋼壓減政策導致鐵礦石需求顯著下降,當前政策處于實質執行階段,四季度更是政策攻堅期,國內鐵礦石需求將進一步走弱。在供應持續寬松預期下,鐵礦石價格或繼續走弱。
焦化行業作為“兩高”行業,能耗“雙控”加碼勢必影響其價格,且與同屬原材料的鐵礦石不同,雙焦是雙向受影響。一方面,粗鋼、生鐵產量持續下降意味著高爐煉鐵原材料需求下滑,利空焦炭價格;另一方面,未來新增焦化產能的審批、置換、投產等會出現難度加大、進度放緩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利多價格。近期的雙焦大漲主要源于煉焦煤供應短缺。“在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的助力下,煤炭供應將穩步回升,相應地,焦煤供應緊缺也將得到緩解,同時在粗鋼產量壓減政策的制約下,原材料需求難有增量,供應偏緊改善,進而緩解焦煤、焦炭價格上行壓力。”趙毅說。
“能耗‘雙控’政策出臺后,硅鐵和錳硅的供需兩端都受到影響,目前來看,需求端粗鋼受到的產量壓減程度小于硅鐵和錳硅受到的壓減程度。能耗‘雙控’對于硅鐵和錳硅現貨市場有兩大影響:一是利潤率提升刺激企業生產積極性,產量不降反增;二是淘汰類、限制類產能均處于關停或者限產狀態,長此以往,行業集中度會有一定抬升。”國投安信期貨鐵合金分析師李嘯塵表示。
方正中期期貨鐵合金高級分析師梁海寬認為,在一系列限產措施下,鐵合金實際供需面有了明顯變化,前期遲遲未能落地的強預期開始轉化為強現實。9月以來,全國錳硅周度產量持續大幅回落,當前已降至近年來最低水平,樣本廠家開工率跌破30%。硅鐵產量降幅雖不如錳硅明顯,但也基本確立了下行趨勢,同樣呈現持續收縮狀態。
李嘯塵認為,短期來看,雖然下游粗鋼和金屬鎂也面臨一定減產,但減產幅度小于錳硅和硅鐵,市場仍然在不斷去化,區域性采購緊張情況持續,其對于后市錳硅和硅鐵期貨價格的判斷為寬幅振蕩。
“年內剩余時間內粗鋼減產壓力仍較大,鐵合金需求曲線有逐步向下的預期,但后續其供給端矛盾將更為突出,現貨資源趨緊局面仍將持續較長時間。”梁海寬說,鋼廠國慶節前的備貨意愿較強,在粗鋼減產背景下,主流大廠10月硅鐵75B招標量不降反升,進一步加劇短期供需矛盾。考慮到合金在粗鋼總成本中占比較小,且鋼廠需求剛性,鋼廠對合金價格上漲的接受度較其他爐料端品種更高。10月硅鐵75B鋼招價格報出16000元/噸,鋼招價格堅挺意味著鐵合金價格短期易漲難跌。在能耗“雙控”背景下,供給端對鐵合金價格具備持續的上行驅動,行業高景氣度持續時間可能會超預期。
能化板塊:成本端影響最為顯著
“對化工期貨品種的煤化工產能占比結構按從高到低來排序,PVC煤化工占比最高,接著為尿素、甲醇、乙二醇、PE、PP。PTA的主要原料為石腦油,能耗‘雙控’對其影響主要在電力端以及下游聚酯端。”物產中大期貨高級分析師謝雯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能耗“雙控”對PVC的影響最大。特別是自3月中旬開始內蒙古明確能耗“雙控”目標以來,受電石新增產能受限以及現有電石產能開工率下降影響,電石價格大幅上行,加之PVC供應明顯偏緊,在西北地區限電限產政策范圍和力度放大、內蒙古部分地區“雙控”政策再度收緊,以及多地“雙控”政策落地引發熱炒的背景下,PVC價格再度大幅上漲。自2021年1月1日至9月24日,PVC價格上漲50.98%,尿素上漲50.68%,甲醇上漲37.38%。乙二醇、PP、PE、PTA、短纖更多受到產業鏈上其他品種影響。純堿開機率下滑,部分裝置主動退出,加之下游需求較好,2021年漲幅高達102.05%。
我國煤炭儲量豐富,國內電石法PVC占比約80%。其中,電石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以及寧夏等地區,上述三個地區電石產能占比在74%左右。電石屬于高能耗行業,今年多個省份相繼出臺的“雙控”措施中直接涉及電石產業。“‘雙控’政策導致電石供給受限,電石價格上漲推升PVC價格,同時電石供給不足還促使PVC生產受限,進一步驅動PVC價格上行。”中信建投期貨能化首席分析師李彥杰分析道。
李彥杰認為,短期來看,“雙控”或繼續影響電石以及PVC供給。但《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預警等級較高,而華東、華南PVC需求較為集中,近期部分地區出臺限電等措施,對下游有一定打壓,需關注“雙控”對需求的影響。長期來看,在碳中和背景下,電石價格將成為影響PVC價格的重要因素。此外,沿海地區乙烯法裝置較多,在電石產能受限情況下,乙烯法生產PVC或迎來發展。
由于限電限產,9月開始陜西和內蒙古的甲醇廠家紛紛停車或者降負,日度產量大致影響2.8萬噸。甲醇下游裝置大多集中在江蘇和浙江一帶,停車現象較為明顯。山東作為國內尿素產能第一大省,開工下降至不足30%的極低水平,原本有10家生產企業的大省,最少時僅剩3家企業生產,日產一度降至不足10000噸。現貨供應十分緊張,支撐了山東省內尿素價格持續上行。此外,河南和江蘇尿素裝置也出現大面積停車。截至9月24日,全國尿素周度開工率下降至59%,日產下降至12.97萬噸,處于今年2月初的淡季水平。
能耗“雙控”對于甲醇和尿素的短期影響明顯,導致甲醇供應和需求同時收縮,不過供應端收縮幅度更大,甲醇主力合約不斷創出年內新高,尿素主力合約不斷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在碳中和政策的長期影響下,煤化工產業鏈等高能耗化工品種的供給側改革已經到來,價格重心逐步上升。”李彥杰表示。
李彥杰認為,能耗“雙控”對成本端的影響最為顯著。截至9月,今年煤制聚烯烴成本上升幅度超過40%,同時煤價帶動下游甲醇價格上漲,外采甲醇制烯烴成本也跟隨大幅上漲。今年是聚烯烴新產能投放大年,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供給減量。從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上半年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來看,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預警等級較高,這三個省份為聚烯烴需求集中區域,國內有40%以上的塑料制品出自上述三個省份,且有部分下游行業開工率出現下滑。因此,“雙控”不僅影響聚烯烴供給,也影響需求。若國內與煤化工相關的聚烯烴生產企業與華東、華南地區的下游企業降負力度相同,則聚烯烴需求減少量預計會高于供給的損失量。
能耗“雙控”對市場的短期影響更多在于相關品種的供給預期縮減,導致品種價格偏強。長期來看,能耗“雙控”能促進相關產業的產能升級,倒逼產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展望后市,謝雯認為,政策對產業的調控不是一蹴而就的,“堅持能效優先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結合,堅持普遍性要求和差別化管理相結合,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導向相結合,堅持激勵和約束相結合,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謀劃調控”。可見,政策的發布將根據市場導向而改變,后續相關品種的行情走向需要關注相關政策的變化。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