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主旨演講中,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宏觀經濟背景進行了分析。
他表示,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走勢的特點主要是全球經濟進入低速增長的緩慢復蘇階段,是中美關系進入競爭和合作并存的階段。經濟全球化將在曲折中前行,而未來全球發展的重心在亞洲。同時,第四次全球工業革命蓄勢待發,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總體來看,外部的不確定性很大,管控風險的能力需要加強。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的中國經濟形勢,他介紹說,2021年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上半年中國GDP總值同比增長12.7%。從物價走勢來看,CPI反彈乏力,PPI快速上漲,形成了少見的剪刀差。國內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但投資需求的增長疲弱,消費需求回升乏力。外部需求快速增長,但增速逐季回落。工業增長加快,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勢良好。服務業保持增長,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高景氣區間。貨幣金融環境穩定,貨幣政策穩定,利率水平溫和回升,金融市場穩定,但潛在風險在上升。
從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來看,全球能源價格高漲,金屬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美元指數短期內相對穩定。分析短期原因,據他介紹,首先是疫情期間物質消費對服務消費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替代,推動全球貨物貿易和工業生產正常化,從需求端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次,疫情導致供應鏈受阻,從供給端推動價格上漲。再次,國際航運能力緊張,國際航運價格上漲,推動相關商品價格高位運行。最后,國際貿易受到雙邊和多邊關系的負面影響?!岸唐趤砜矗笞谏唐穬r格可能即將觸頂,高位徘徊一段時間之后會逐漸回落?!毙旌椴耪f。
分析長期原因,他認為,一是長期寬松的資金環境降低了持有存貨機會成本。二是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投資增長乏力,疫情加劇了投資和供應能力收縮。三是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寡頭壟斷。四是全球低碳和綠色發展改變了大宗商品長期供應格局,儲能、電動車、太陽能板、風能等技術變革對基礎商品長期需求形成支撐,也影響著市場預期。五是對部分高排放行業實施強制性減產,限制供給,推動價格上漲。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風險,徐洪才認為,要鼓勵上游企業適當擴大產能,從源頭上保證供給。發揮國家重要商品儲備作用,提升保障能力,引導市場預期,降低企業囤積存貨行為。深化金融改革,疏導暢通利率傳導渠道,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鼓勵企業創新,促進轉型升級、降低成本,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改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實施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風險。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