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有多個大宗商品品種的價格大幅上漲,鐵礦石、煤炭價格均創歷史新高。國常會多次點名“大宗商品”,多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平抑大宗商品價格,為中小企業紓困,緩解原材料端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中銀國際證券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由于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中逐漸恢復,帶來需求擴張,同時供給“跟不上”,帶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保持上漲態勢。而近期國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較有效地引導大宗商品價格走向平穩,價格整體呈現高位震蕩態勢。
“今年下半年,預計大宗商品價格會進一步上漲,但是漲幅將緩和不少。”徐高分析,未來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干擾將逐漸弱化,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張,為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提供動力。而國內政策對大宗商品端供給的約束將逐步緩解,或能減緩價格上漲幅度。
他認為,不同品類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因素不同。分類來看,徐高表示,煤炭、鋼鐵等黑色系大宗商品價格,主要受國內供需政策影響,下半年在國內宏觀政策的調控下,供給瓶頸有望緩解。雖然整體價格較難下跌,但上漲幅度不會強于上半年。
銅、鋁等有色系大宗商品價格,主要跟隨全球經濟景氣度變化。隨著疫情消退,全球經濟景氣很可能進一步回升,因此有色類大宗商品價格今年下半年或還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
同時,隨著部分國家前期封城停產的解除,全球人員流動將帶動出行的增加,自然將帶動對能源,尤其是對石油的需求。因此石油價格或還有上漲空間。
“黃金相對來說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大宗商品,其具有避險屬性。當經濟較差的時候,市場避險屬性較高時,黃金的漲勢將比其他大宗商品更大。”徐高預計,未來全球經濟還處于復蘇區間,黃金的避險屬性較難體現,因此金價預計難有明顯上漲。
大宗商品作為多產業的原材料,影響范圍甚廣,社會關注其價格上漲是否會傳遞到消費品端。對此,徐高表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消費品價格的傳導比較微弱。
“一方面是國內工業產出能力較充裕,中下游企業吸收上游價格上漲的能力較強;另一方面,豬肉價格作為CPI的重要影響因素,今年生豬的供給量非常充裕,預計豬肉價格今年整體或較低。”徐高說,預計下半年CPI漲幅仍較溫和。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